大满贯的玩法规则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大满贯的玩法规则 > 新闻动态 > 江苏“十三太保”:都是一家人,为啥谁也不服谁? | 循迹晓讲

江苏“十三太保”:都是一家人,为啥谁也不服谁? | 循迹晓讲

发布日期:2025-08-07 11:00    点击次数:138

图片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40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图片

前两天东亚杯开赛,国足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当然了,中国队打国际比赛让人闹心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与其给自己添堵,不如看看最近如火如荼的江苏省足球联赛,也叫“苏超”联赛,我看了两场,可以说,这个联赛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纯粹的足球,最快乐的享受。比那些“比赛之前开动员大会”,“领导讲话提出几点要求”的足球比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贝克汉姆、欧文以及米兰老队长安布罗西尼都发声对苏超联赛表示支持。

图片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这种省级足球联赛的火爆有很多原因,比如国足水平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体总年年抓,年年立军令状,中国队在国际比赛里球没见进几个,各级领导和教练的倒是进去不少,看中国队打国际比赛闹心,这就导致广大球迷把注意力转移到省级联赛,至少输了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还有一个原因是江苏省不团结, 俗称“散装江苏”,各地民众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远远大于对江苏省的认可。这事也不奇怪,因为江苏就是一个拼凑出来的省份,在历史上江苏的行政也是多元并行的,连省会都换过多个。今天就聊聊散装江苏的成因,江苏省“四分五裂”的历史。

图片

图片

从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开始,江苏省就是被一分为二的,把长江以北地区,大致是今天江苏省北部都划归到河南江北行省,把包括今天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在内的长江以南地区都划归江浙行省,等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定都于南京,为了突出国都的地位,明朝在南京设立应天府,直接归中央管辖。南京城以及其周边的17府统一划归为中央管辖。这18府统称为南直隶,其辖区大致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苏、上海。

图片

◇ 图为元朝疆域图

图片

◇ 图为明朝南直隶州府县示意图

图片

◇ 图为清康熙四年江南省示意图

1644年,清军入关,1645年清朝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当时江南省是大清最富裕的省,一省的税收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熟知的徽商和扬州盐商都在江南省的辖区内。面对江南省这个“巨无霸”,皇帝自然不放心,再加上东南地区还有明朝的遗老遗少作乱,清朝一开始就选择对江南省分而治之的策略,苏南和苏北就被分成两部分。1667年,康熙六年,满清朝廷又做出一次行政上的调整,在江淮地区成立两个省,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而安徽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而来。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名字自此产生。

图片

◇ 图为乾隆二十六年江南省: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安徽巡抚驻地示意图

在清初一段时间里,安徽巡抚在安庆办公,安徽民政副省长即布政使在南京办公。乾隆二十五年以后,清廷将安徽布政使迁往安庆,与巡抚同城办公。不过,由于南京长期作为两江总督驻地和后来的民国首都,经济文化上对安徽影响非常大,加上两地毗邻而居、历史文化上渊源又深,所以直到今天总有人编段子说安徽的首都是南京,简称“徽京”,往前捯这么说倒也没问题。

图片

◇ 图为1911年11月6日,革命党人和各界要人组成的沪军都督府成立合影

随着1911年迎来了辛亥革命,“散装江苏”一下子就表现的更明显了,别的省份都是一省的省会宣布独立起义,革命大业就算完成了。江苏省完全不是,各路豪杰纷纷宣布独立起义,整个江苏一下子就有了好几个革命都督。首先是上海宣布起义,上海当时还归江苏管,革命党人陈其美在这搞了个沪军都督府,光复会的李燮和不满陈其美,自己又成立了一个松江都督府。

图片

◇ 图为李燮和(1873-1927),名代钧,字柱中,号铁仙, 辛亥革命风云人物,光复军总司令

然后江苏的士绅们开始策划江苏独立,士绅代表拉上新军找到江苏巡抚程德全,程德全也知道革命大势不可逆,就对新军和士绅说让我革命可以,但你们要秋毫无犯,误伤百姓一人。在条件得到满足后,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这是第一个宣布起义的前清封疆大吏,因为既然是革命了,你得对原来的旧事物有一定破坏才行,比如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就视留辫子为满清奴役汉人的象征,下令全国男性剪辫子。这程德全现在革命也得破坏点东西,于是命人拿根竹竿把巡抚衙门的瓦捅下来两片,代表“除旧布新”革命变天了。

图片

◇ 图为程德全(1860年—1930年5月29日),字纯如,号雪楼、本良,法名寂照。四川省夔州府云阳县人,清朝末年曾任黑龙江将军,中华民国初期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

江苏省的都督不止这些,此外镇江的革命党林述庆搞了镇军都督府,并带着这支部队打下南京;驻扎在苏北清江浦(现在淮安)的革命党蒋雁行也没闲着,宣布起义后搞了个江北都督府。蒋雁行除了自任都督,更是喊出“独立建省”的口号。因为江北有黄泛区和淮河,常年受水灾之害,经济不发达,这种经济情况也让江北地区在整个江苏省的存在感极低,而且 江北人直爽热情,快人快语,主要用的是江淮官话,这种方言跟普通话有点相似,非江北地区的人也能听个大概。苏南话就完全不一样了,主要用的是吴侬软语,说话聊天处处透出温文尔雅。以前江苏省谘议局开会,全场都是吴侬软语,江北人根本听不懂,一提江北的议案,十个有九个通不过。

图片

◇ 图为晚清时期的江苏咨议局,1911年被江苏省临时议会取代

图片

◇ 图为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生于今江苏海门,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于是,江北人就想拉晚清状元,实业家,时任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部总长张謇站台,没想到张謇根本不承认自己是“江北人”,还反过来指责他们。为啥?因为张謇觉得自己是南通人,南通确实在长江北边,但是那也是长江沿岸啊,跟盐城、淮安那帮“江北人”不一样。所以蒋雁行说江北独立建省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长期以来江北地区在江苏省内政治经济地位边缘化、地域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强烈不满情绪。

图片

◇ 图为1915年江苏省政区图

此时苏北在闹分离运动,苏南也没闲着,他们在围绕着谁当省会吵架。张謇为首的一众地方官绅强烈要求把省会定在南京。张謇早在晚清君主立宪改革中就主张把江苏咨议局放在南京,革命爆发之后更是通电程德全,希望他能驻扎在南京。当时江浙一带的革命者认为,以南京为省会,有利于增强江苏军政长官对军队北进的控制力,也能控制一直有心独立的苏北——毕竟苏州太靠南,对苏北的控制力可谓微不足道,这才选择了南京。程德全也把办公室搬到了南京,但苏州就不干了,结果革命新军发动兵变,打砸抢烧一通。后来南京临时政府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南京做首都,苏州继续做省会,1912年4月,前文中以巡抚身份闹革命的程德全临危受命,前往苏州整饬省内军政大事,维护了苏州的治安。江北都督府也在袁世凯的压力下取消独立,宣布听从程德全的调遣,这就是辛亥革命前后江苏省的混乱情况,当时《申报》记者看了都直摇头,说江苏这情况跟唐末藩镇割据没啥两样。

图片

◇ 图为1917年,冯国璋(右)同段祺瑞(左)合影

在北洋时代,江苏省依旧保持着散装的传统,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任命冯国璋担任江苏都督,防着江南的革命党,但他对冯国璋也有所提防,怕后者坐大,想让冯国璋进京当参谋总长,来个“调虎离山”,冯国璋也不是傻子,借口生病,在南京“遥领”该职。看冯国璋不听话,于是任命张勋为长江巡阅使驻防徐州,袁世凯一面让张勋看着冯国璋,一面又让冯国璋监督张勋,还派齐耀琳为江苏巡按使主管江苏民政,等于说袁世凯不仅把冯国璋的民政大权分走了,军政还被分走一半。他堂堂的江苏督军,只能管半个江苏,当然长江巡阅使张勋更惨,他名叫长江巡阅使,但管辖范围只有苏北和皖北,和长江一点关系都没有,充其量只能是个淮河巡阅使、黄泛区巡阅使。

图片

◇ 图为冯国璋

北洋时代虽然全国四分五裂,但江苏省还是完成了权力向南京集中的整合,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裁撤各省民政长,改设“巡按使”,并规定都督兼任巡按使。冯国璋由此直接拿到了江苏的军政、民政大权,彻底将行政中心从苏州转移至南京。 冯国璋这样做一是为了集权,二是苏州形势复杂,革命党势力太雄厚了,革命党回国都在上海集中,苏州就是革命党向内陆渗透的桥头堡,所以才弃苏州而不用。冯国璋时代江苏省完成了权力向南京整合,而他的继任者李纯则统一江苏,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由于黎元洪跑到日本大使馆避难,在段祺瑞眼里这黎元洪就是亚努科维奇,是你自己放弃了权力,所以总统就应该由原来的副总统接任,原来的副总统是冯国璋,于是冯国璋从南京北上当总统,任命自己的亲信李纯担任江苏督军。

图片

◇ 图为李纯(1867年9月12日—1920年10月12日),字秀山,直隶天津河北水梯子人,直系将领,南开大学早年捐赠人之一。和王占元、陈光远合称“长江三督”。

张勋倒台后,徐州还驻有张勋的定武军残部,也就是那个辫子军。张勋继任者张文生控制不住局面,辫子军接连发生兵变,继而演化成了匪患,段祺瑞为了继续打压江苏,派张敬尧为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剿匪督办,率第七师坐镇徐州。但江苏督军李纯觉得,你这是在侵犯我江苏省的利益,于是也以剿匪的名义,派兵进驻宿迁,积极向徐州扩张势力,后来张敬尧第七师被调往湖南,张文生实力有限,李纯的渐渐控制了徐州,进而统一了整个江苏。

等到北伐战争之后,原来的首府北京被废弃,把首都又迁回了南京,并将南京从江苏省内单列为特别市。江苏也因此需要选择一个新的省会。中华民国江苏省政府委员会对省会问题进行投票选择。在三大候选城市苏州、扬州和镇江之中,九名委员里有六人选择了镇江,江苏省又一次有了新省会。从1929年2月省会迁至镇江,到1949年4月国民党败退撤离,镇江作为江苏省会的时间跨度达20年,除去中间日军侵华沦陷8年、省会流离搬迁,实际作为省会12年。今天镇江的城市布局,主要是省会时代打下的底子。

图片

◇ 图为1948年江苏省政区图

从地理经济角度解释以下内斗传统,说到江苏省“内斗”传统的由来,当然不仅仅是晚清民国时代的产物,从地理上来看,苏南地区从唐宋时代就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正所谓“江南烟雨巷,温柔富贵乡”富了一千多年,而苏北地区黄河泛滥,土地盐碱化严重,千年以来就是贫穷苦难的代名词。而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口流向和文化繁荣程度,再加上两地有长江天堑相隔,南北交流沟通成本很高,这就塑造两地民众生产生活,甚至看待事物的心理都差异极大,天长日久之下,“内斗”也就成了江苏的传统。

图片

◇ 图源于网络

有如此内斗的传统 ,今天呈现所谓“散装江苏”的形态便也不奇怪,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来看,其实“散装”才是历史的常态。因为社会结构就需要有弹性,每一个小群体都能根据自身状况随时调整,这就需要被赋予相当的自主决定权。这确实会看起来无法团结统一,但历史证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太多太复杂的信息,创新和机会也总是意味着风险,此时,自治、分权的制度安排会比铁板一块更有活力。无为而治,容许各方自由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但从苏超联赛的火爆程度来看,所谓“散装江苏”似乎并非全是负面标签,这种基于城市认同,身份认同的小共同体之间的竞争,更体现了地方社会的活力、多样性。而“散装江苏”诞生了苏超这种全国最有活力的球赛,这也是“内斗”大省所始料未及的吧。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大满贯的玩法规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